今天無意中看到這篇文章 :
講的是東晉大將桓溫討伐割據益州 (今四川等地) 的成漢, 由於初戰不利只好下令撤軍, 但傳令兵搞錯意思, 把撤退誤認為是進攻, 結果擂鼓手便鳴鼓 (撤退是鳴金), 將士聽到鼓聲只好豁出去全力拚殺, 沒想到反敗為勝進逼成都, 成漢國主李勢開城投降, 意外的錯誤居然陰錯陽差讓桓溫滅了成漢, 是歷史上少見的因為烏龍錯誤卻成功的案例.
成漢是五胡十六國時代, 由氐族人李特與其子李雄等聚集流民飢民造反, 在益州 (位於東晉西邊的巴蜀) 割據自立的小國. 末代國主李勢出降後被送至建康 (今南京) 封為歸義侯. 桓溫也因為滅成漢的功勳被封為征西大將軍, 獲得開府儀同三司 (與司馬, 司徒, 司空等三公那樣可開幕府, 置幕僚, 擁有三公的儀衛) 的賞賜, 開啟了他以軍功掌權之路.
桓溫以兵權掌握君王廢立之柄, 雖然自比為當代司馬懿, 但其人喜怒形於色, 在政治手腕上少了司馬懿殺伐果斷的霸氣, 最終離九五之尊僅差一步之遙而飲恨, 連渴望甚久的加九錫榮譽 (得到天子的九種最高等級賞賜) 都因為謝安的暗中阻撓直到病死都沒得到, 我認為這是因為桓溫過於婦人之仁的緣故. 但從他為父報仇, 以劉琨為偶像, 以及處置小猿事件等事蹟來看, 又覺得他是有血有淚, 有溫度的性情中人 ( 呵呵, 難怪他當不成司馬懿). 不過, 比起司馬懿, 我比較喜歡桓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