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市圖還書 1 本 : 拒當 AI 時代的局外人

此書是前 104 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寫的, 她十餘年前在台灣行銷公關界甚為活躍, 是 104 人力銀行篳路藍縷時期的老員工, "被離職" 後成為西進大軍到強國闖天下. 此書對我來說其實算不上好書, 但對文科的人來說也許還算是可看之書. 摘要如下 :
  1. 以醫療機器人實施手術萬一失敗將引發責任歸屬問題. 
  2. IBM 的華生大廚 Chef Watson 透過學習 3 萬 5 千種以上食譜, 能自行開發出新食譜.
  3. 未來人類最好的工作模式是藉助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減少錯誤增進效率.
  4. Slash 斜槓青年一詞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Albert 的書籍 "雙重職業", 描述現代年輕人希望擁有多重職業與身分的多元生活.
  5. 一件事做久了就會養成新的能力, 天天做, 就成為專業.
  6. 擁有知識與創造力, 即可橫跨產業. 
我個人認為以下工作不僅不會被 AI 取代, 還能從 AI 獲得幫助 :
  1. 法醫 :
    屍檢與解剖 AI 機器人無法取代人類, 但 AI 資訊提供倒是可以幫法醫很多忙. 
  2. 醫師與護理師 :
    照顧病人, 打針給藥, CPR 急救等等醫療行為 AI 與機器人做不來, 倒是 AI 資訊系統可以提升醫師診斷的精確性. 
  3. 保母 :
    AI 機器人沒辦法顧小孩, 但 AI 監控系統倒是可以幫忙保母監看嬰幼兒狀況. 
  4. 司法官與律師 :
    法庭攻防實務還是需要人類才行, AI 頂多可在法條梳理與判例蒐集等方面提供即時協助.
另外, 作者在書中引述了許多李開復關於 AI 的觀點, 我對此君實在不完全苟同. 例如作者引述李開復說法, AI 機器人沒有情感不懂愛, 那是現在吧? 誰知道以後會怎樣, 搞不好幾年後具備意識引擎的 AI 機器人就問世了. 對於真正的科學人而言, 嘴巴裡面很難蹦出 "不可能".

李開復曾說台灣在 AI 方面已經落後強國太多了, 應該發展 AI 無法企及的能力, 這點沒問題, 但 AI 基礎就不用做了嗎? 我覺得這就好比說忙到沒時間吃中餐, 那現在閒下來也就別吃了, 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忍到晚餐一起吃那般可笑. 我看到陳良基, 唐鳳, 陳昇瑋與杜奕瑾等人對台灣 AI 發展的努力, 李開復的貢獻應該是趨近於零吧 (除了在台灣賣書之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