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是可自主飛行自動著陸的農用無人機 QuestUAV Q-Pod AGRI, 每趟可連續飛行超過 50 分鐘, 巡航面積超過 1000 公頃, 飛行高度超過 10000 英呎 (3048 公尺, 可飛到北大武 3092 公尺!), 配備降落傘安全降落系統, 提供包括飛行規劃, 影像處理, 資料分析方面之完整解決方案, 例如農作物生長監控, 雜草分析, 乾旱評估等等.
# QuestUAV Q-Pod AGRI - The UAV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
另一款農用無人機是 eBee, 跟 Q-Pod AGRI 一樣是單引擎後推滑翔翼型, 配備 Parrot Sequoia 相機, 多頻譜感應器, 以較少的飛行趟數即可獲取更多農作物生長資料 :
# eBee SQ - The Advanced Agricultural Drone
第三款為 DIY 無人機, 使用保麗龍製模型飛機改裝, 以樹莓派 A+ 接上 PiCam 與 MinimOSD 視訊處理板, 採用 Pixhawk 飛控, 利用 Mission Planner 做自主飛行規劃, 是低成本的自製 UAV :
# Raspberry camera + autonomous UAV orthophotography experiment
無人機能自主飛行不稀奇, 要能避障自主飛行才厲害. 下面這個影片拍得非常好, 兩架 UAV 前後飛行, 前面那架自主飛行, 後面那架人為控制追逐, 自主飛行那架開啟自動避障功能, 若飛行路線上遇到樹木等障礙物會避開, 畫面與音樂搭配起來好像是空戰一樣.
# Drone Autonomously Avoiding Obstacles at 30 MPH
它的抬頭顯示器 (HUD) 非常棒, 好像是戰鬥機上的目標鎖定系統 :
# SELF-FLYING DRONE DIPS, DARTS AND DIVES THROUGH TREES AT 30 MPH
這個高速飛行避障技術由該實驗室的博士生 Andrew Barry 與其指導教授 Russ Tedrake 所開發, 也是 Barry 的博士論文中的實作部分 ( 已於 2016 年取得 Ph.D), 師徒兩人將此技術寫成論文發表在 IEEE 與 IROS :
# Drone Autonomously Avoiding Obstacles at 30 MPH
# http://groups.csail.mit.edu/robotics-center/public_papers/Barry15.pdf
# http://groups.csail.mit.edu/robotics-center/public_papers/Barry15a.pdf
由於笨重的光學雷達 (LiDAR) 不適合裝在小型無人機上, 因此 Barry 另闢蹊徑, 開發了立體影像演算法來即時偵測障礙物與建立周遭環境的圖像, 處理速度可達每秒 120 幀. 更棒的是, Barry 將其演算法開源, 參見 :
# https://github.com/andybarry/flight
當然, 要會應用得先看懂他的論文. 片中的無人機採用兩個與手機相當的處理器, 配備兩個裝在機翼兩側的相機擷取前方影像. 傳統的避障演算法採取不同景深, 從 1 公尺, 兩公尺, 3 公尺, ... 依序處理所擷取之影像, 這種作法相當耗費計算時間, 除非使用高階處理器, 否則飛行速度無法超越時速 5 英里.
Barry 的演算法跳脫傳統限制, 他認為即使在高速飛行下其實外在世界變化並不大, 並不需要依景深逐一處理, 只要處理較遠的特定影像即可, 例如 10 公尺, 比這還要遠或近距離的影像毋須顧慮, 因為往前飛行時會不斷將 10 公尺影像逐一納入, 而 10 公尺以內的環境影像之前已取得, 演算法軟體可以快速重建景深資訊.
下面這兩部影片較詳細地解說其原理與測試過程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ksfHQkkq88
# Pushbroom stereo for high-speed navigation in cluttered environments
下面則是 Barry 在學術會議中所提出的簡報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KKfmb6Uwg
關於 "stereo detection technology" 參見 :
# https://catalog.hathitrust.org/Record/0096703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