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應云何住

早上抄寫金剛經第四分時, 至末尾 "菩薩但應如所敎住",  突然想起第二分裡各版本不同之處, 流通版為 "云何應住, 云何降服其心", 曹溪本作 "應云何住, 云何降服其心", 註者說 "云何應住" 與 "應云何住" 次序不同, 意思也不同, 認為應該是後者較合旨趣, 我古文程度不足, 再三揣摩, 試解如下.

云何似做 "怎麼" 或 "如何" 解, 而應云似做 "應該說" 解, 則云何應住文意似乎不太順 ("如何應該對待我的心念?"). 而應云何住則是說 : 應該如何對待我的心念? , 看起來較合乎句意句法. 後面那句云何降服其心是說: 要如何掌握我的起心動念? 然後佛陀在第三分第四分詳細解釋發菩提心的修行人, 該怎麼看待所謂的眾生(除了有形的卵胎濕化外, 還有無形之抱持各種知見習性者) ? 而度眾生的意義是什麼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菩薩的資格為何(有無四相:我人眾生壽者)? 菩薩要住什麼心(住無相布施心) ? 所以佛陀的意思就是, 菩薩要恭敬一切眾生(無四相), 最重要的是, 發菩提心者普行布施, 是出自無相布施心. 如所敎住即是住無相布施心.

從金剛經全文許多相似重複的字句可推測, 可能當初抄經的人把應云何住誤抄為云何應住, 在活版印刷術發明之後(唐後的北宋), 這個謬誤便流傳下來成為流通版. 但或許當初鳩摩羅什就是翻成云何應住, 因為從音韻來看, 流通版的一氣呵成, 唸起來較順. 中文是這樣, 像歌謠之類的韻文, 為了押韻協調之目的, 有時會違反句法通則, 把詞序調轉也是常有之事. 以上只是推測, 恐不會聖意也.

記得以前在書店看過奧修大師寫的金剛經註解, 未能細看, 不知奧修對經文有何見解, 參考看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